事實查核報告 香港政研會指控傳真社寫「太子831假新聞」,惟報導澄清網傳「死者」仍然生還 香港政研會在FB發文批評《傳真社》,宣稱其網站「曾寫著《太子831》的假新聞」,更指其「831報導的死人竟然在英國死而復生」。然而《傳真社》有關報導並無宣稱831事件中有任何死者,相反更發現6名網絡流傳的「死者」仍然生還。
事實查核報告 拜登被質疑「向空氣握手」及「不知所措」,另一角度影片顯示跟觀眾互動 網絡流傳拜登被指在演講後「嘗試向空氣握手」及「不知所措」的影片,另一角度的影片顯示他當時應在跟觀眾互動,但網傳影片的拍攝角度容易引起誤解。
事實查核報告 葉劉淑儀文章稱「霍士新聞踢爆美謊言」,惟曲解美高官聽證會回應 葉劉淑儀在《明報》發表文章,提及俄羅斯指控美國在烏克蘭資助生化武器實驗室,並指美國的否認屬謊言。然而她曲解了美國國務院政治事務國務次卿盧嵐在聽證會上的回應,宣稱後者「親口承認」生化實驗室確實存在,其文章內容誤導。
事實查核報告 有研究及實際數據顯示,整體而言復必泰比科興提供較佳保護作用 FB專頁「Medics HK 香港醫護」分析4天確診個案及疫苗接種數據,推論科興疫苗提供較佳保護。惟根據抗體水平研究及數個地方的實際數據,均顯示整體而言復必泰提供較佳保護。
事實查核報告 299宗確診個案數據不足以證明科興保護率比復必泰高 FB專頁「Medics HK 香港醫護」分析4天確診個案及疫苗接種數據,推論科興疫苗提供較佳保護。然而帖文使用的數據有限,而且其分析沒有細分年齡、接種劑量及時間等,未能得出可靠結論。
事實查核報告 烏克蘭婦產科醫院遭轟炸,網傳訊息稱在場孕婦為演員並無根據 早前烏克蘭一所婦產科醫院被轟炸,網絡流傳帖文宣稱現場照片中的孕婦為一名美容博客扮演。經查證,有關說法並無根據,該美容博客確實懷孕,並於轉到另一家醫院後誕下嬰兒。
事實查核報告 葵涌邨數據並未顯示「不打針抵抗力更強」 網絡流傳葵涌邨確診者的統計數字,包括接種疫苗人數和無症狀感染比率,並以此宣稱「無打針比起有打針的人抵抗力更強」。經查證,雖然有關數字準確,但由於未有對比整體接種人數比例、接種時間及按年齡分組,無法得出可靠結論。目前多項研究亦顯示疫苗有一定保護作用,以葵涌邨數據宣稱「不打針的人抵抗力強些」屬誤導內容。
事實查核報告 「白化病棕熊喬伊」迷因主角實際上是北極熊 近年網絡流傳一張迷因,宣稱一隻患了白化病的棕熊「喬伊」被動保組織誤當成北極熊而送到北極,然而並無提及可供查證的具體資料,而且照片主角實際上是北極熊。
事實查核報告 【沒有證據】網傳「白化病棕熊被誤當北極熊」,所用影像來自不同出處 網絡流傳「患白化症的棕熊被動物保護組織誤當北極熊,多次被注射麻醉藥後送回北極」的故事,然而有關文章及影片既沒有資料來源,也沒有具體可供查證的內容,而且所用的北極熊、白靈熊影像來自不同的紀錄片或圖庫。
事實查核報告 歐盟委員會主席指應就強制接種疫苗展開討論,並無提及《紐倫堡守則》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她認為歐盟應就如何鼓勵接種疫苗,甚至是否考慮強制接種疫苗展開討論。網絡流傳訊息引述Twitter帖文的錯誤內容,把馮德萊恩的說法曲解成「要取消《紐倫堡守則》」。
事實查核報告 接種疫苗政策與《紐倫堡守則》無關 《紐倫堡守則》全文為十條關於醫療實驗的倫理原則,包括強調實驗必須獲得參與者自願同意、參與者可隨時離開實驗等內容。網絡流傳帖文宣稱的《紐倫堡守則》「第六章第三節」並不存在,而且該守則涉及的範圍為醫療實驗,跟已通過實驗測試的疫苗無關。
事實查核報告 【沒有證據】中國女子參加完抗日遊行後,發現自己的日產汽車被破壞? 網絡流傳一張圖片,宣稱圖中女子「參加完抗日遊行後…發現自己的日產汽車被砸了」,並附上一張紅色汽車被破壞的照片。經搜尋圖片來源,可發現兩張照片均來自2012年反日遊行期間,但無法確定兩張照片與示威有關。另外兩張照片最早在網絡出現時間相隔約一個月,沒有證據顯示為同一事件。
事實查核報告 【誤導內容】港人移居英國後3個月內找到工作的比率高達8成? 英國港僑協會早前發表關於近期抵英港人求職、就業狀況的問卷調查結果。其中一條問題的結果顯示,表示已找到工作的受訪者當中,有77%指在開始求職3個月內找到工作。然而有媒體及FB專頁引述數據時,忽略了這個比率只適用於成功求職者的前提,以致誤導讀者。
事實查核報告 李梓敬頻道影片簡介稱前《蘋果》記者「大爆612基金無用」,與《獨媒》訪問內容不符 李梓敬的FB專頁、YouTube頻道發佈影片,介紹文字稱前《蘋果日報》記者受訪時「大爆612基金無用」、「揭發黎智英落井下石」。然而翻查影片提及的《獨立媒體》訪問,以上說法與訪問內容不符。
事實查核報告 【錯誤】英國公佈了「令專家不開心」的數據? 有文章宣稱英國疫情數據顯示接種疫苗的Delta病毒感染者有較高住院及死亡風險,然而其計算方法多處誤用數據,包括使用不恰當的分母,以及忽略數據的年齡分組,以致出現「辛普森悖論」(Simpson's paradox)。
查核手記 查核手記︰該相信哪一個專家? 我們尋求科學家的意見、引用專家的說法,是因為他們花多年時間鑽研其領域,從而懂得比一般人多,可以向我們簡介該領域的研究發展、趨勢及共識等。不同專家的意見未必一致,但當出現此情況時,科學界的運作模式並非尋找「最權威的專家」一錘定音,而是以大量研究證據為基礎尋求共識。科學是集體尋求知識的過程,即使個別研究可能有錯,仍然有自我修正、改善的機制。
事實查核報告 【誤導內容】Robert Malone是mRNA疫苗發明者? mRNA疫苗的發展涉及大量科學家,難以歸功於單一「發明者」。即使採用狹窄定義,把1990年一項重要研究的團隊視為「mRNA發明者」,撇除當時技術未能應用外,整個團隊的功勞也不能歸於馬龍一人身上。因此稱馬龍為「mRNA疫苗唯一發明者」並不準確,屬誤導內容。
事實查核報告 【沒有證據】接種mRNA疫苗後,身體產生的刺突蛋白「非常危險」? 基於對疫苗保護機制的研究、大型對照實驗及接種疫苗的監察數據判斷,網絡流傳影片宣稱接種mRNA疫苗後身體產生的刺突蛋白「非常危險」並無證據支持,亦不可信。
【誤導內容】mRNA疫苗注射後不停留在「它應在的地方」? 網絡流傳影片mRNA疫苗在接種後會走進全身,根據有關使用大鼠的研究數據,在注射後LNP主要聚集在注射位置,同時有部分會流到身體其他部分。但影片未有提及比例懸殊,屬誤導內容,並錯誤宣稱注射後卵巢的LNP濃度最高。
mRNA疫苗 mRNA疫苗「發明者」質疑疫苗有害? 網絡流傳一段影片宣稱mRNA疫苗危險,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剌突蛋白「具細胞毒性」,然而影片中有關說法有部分沒有證據支持,也有部分與研究數據不符,屬誤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