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新唐人電視台》的文章指有最新研究顯示「已經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可能感染病毒」,當中包括印第安納雷根斯基夫研究所於2022年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
- 該項研究希望比較接種疫苗與感染COVID-19所產生的免疫力,對比「曾接種疫苗但研究開始前未有確診」與「曾確診而確診前未接種疫苗」兩組的確診、急症室就診、住院及死亡比率。[a][d]
- 此研究本身並不能支持《新唐人》的宣稱。
- 《新唐人》在文中亦僅提及研究發現「曾接種疫苗但研究開始前未有確診」組別的確診比率較高,未有提及研究同時發現「曾確診而確診前未接種疫苗」組別的急症室就診、住院及死亡比率較高。[b][d]
- 《新唐人》文章源自英文《大紀元時報》,但略去《大紀元》文章最後引述研究作者表示其研究顯示接種疫苗比感染病毒能產生較佳免疫力的內容。
- 《新唐人》的文章屬誤導內容。
- 本篇事實查核報告發佈後,《新唐人》更新內容,包括在文章中加入「該研究同時發現,接種疫苗的人比自然免疫的人具有更低的急診、住院和死亡率」一句。[e]
背景
《新唐人電視台》於2022年12月24日發表一篇標題為〈美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 染疫率更高〉的文章,宣稱「美國兩篇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可能感染病毒」。文中提及兩篇研究,第一篇來自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文中譯為「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第二篇僅稱為印第安納的研究,並提及在雷根斯基夫研究所(Regenstrief Institute)的格蘭斯(Shaun Grannis),文末指原文來自英文版《大紀元時報》。[1,2]
查證
《新唐人電視台》文章引用的克里夫蘭醫學中心的研究為論文預印本,有關研究有若干限制,研究作者亦表示並非定論,詳請請參考Factcheck Lab另一篇事實查核報告。[3]
研究來源
《新唐人電視台》及英文版《大紀元時報》的文章未有提供印第安納的研究連結,僅提及「該論文發表在美國公共衛生協會的出版物《美國公共衛生雜誌》」。
在Google搜尋「Regenstrief Institute vaccine study」,可找到雷根斯基夫研究所網站於2022年12月15日發佈的新聞稿,標題稱採用實際數據的大型研究顯示,在降低任何原因引致的死亡、住院及於急症室就診方面,COVID-19疫苗比天然免疫力(natural immunity,此處指感染後獲得的免疫力)更有效。[4]
對比內文提及的資料,這篇新聞稿介紹的研究為《新唐人電視台》文章中提及的第二篇研究,相同之處包括提及研究作者Shaun Grannis、研究對象在印第安納州、研究時段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之間、兩篇文章的感染率數字(6.7%及2.9%)等。[5]
新聞稿指出,研究人員來自雷根斯基夫研究所、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及及范德堡大學醫中心(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並在2022年12月14日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網站發表。[6]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是一項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比較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與感染COVID-19所產生的免疫力。研究人員使用印第安納州病人護理網絡(Indiana Network for Patient Care, INPC)的數據。INPC包含117所醫院,並於疫情期間加入每日的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檢測結果。研究人員亦使用了印第安納州的接種記錄和死亡記錄。
研究人員先選取在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間於INPC有最少一項醫療保健記錄(以確保取得參與者資料作分析用途)而且滿12歲的印第安納州居民,再從這超過776萬人當中搜尋兩類人︰[c]
- 曾接種COVID-19疫苗但沒有確診記錄者(逾282萬人)
- 曾確診COVID-19而且確診時尚未接種疫苗者(逾73萬人)
在排除逾114歲的個案及一些資料不完整的記錄(少於1%)後,研究人員以演算法為上述兩組配對,每一對研究對象須分別來自上述兩組,兩人的年齡組別、郵政編碼(zip code)、種族、性別、增加COVID-19重症風險的已知疾病數量等資料相同,而接種首劑疫苗(第1組)及首次確診(第2組)的日期相差在15天之內。[7]
配對完成後,總共有267,847組研究對象。研究人員以對象首次接種疫苗或確診後30日為起點(index date),對比兩組在起點開始6個月內的累積事件比率,主要對比的事件包括確診COVID-19(曾確診者則為再次確診)、急症室就診、住院以及死亡,後三者推算其「全因」(all-cause)比率,即不論任何原因引起的事件亦納入計算。[8]
研究結果
為方便起見,下文稱「曾接種疫苗但沒有確診記錄」的組別為「疫苗組」,「曾確診COVID-19而且確診時尚未接種疫苗」的組別則稱為「感染組」。
研究結果顯示,在起點開始6個月內,疫苗組的確診比率高於感染組,但急症室就診、住院及死亡比率均較低(疫苗組分別低24%、37%及37%,見表1),研究團隊按年齡把研究對象分成5個組別,均顯示相同趨勢(見附錄表2)。[9]
事件 | 疫苗組 | 感染組 |
確診 | 6.7% | 2.9% |
急症室就診 | 5.0% | 6.6% |
住院 | 1.2% | 1.9% |
死亡 | 0.32% | 0.51% |
表1 |
研究作者指出,雖然在設計實驗時把兩組對象按多個變數配對,盡量確保兩組特徵相同,但兩組之間仍有可能有其他差異。他們指出,可能有人會懷疑今次研究發現疫苗組死亡比率較低,是源於該組別行為上較傾向避免風險,如戴口罩、雙手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然而疫苗組確診比率較高的數據並不支持這個詮釋。另外,這項研究亦未有細分對象所接種的疫苗、劑量、病毒種類等,以免令配對過程更加複雜。[10]
作者亦指出,雖然今次結果顯示天然免疫力在預防感染方面比疫苗提供較佳保護,但行為上的差異仍有可能影響結果,假如接種疫苗的人檢測比率較高,則會低估疫苗有效率。[11]
作者認為,這項研究顯示疫苗在降低急症室就診、住院、死亡的比率方面,保護作用較感染COVID-19所產生的免疫力為佳。[12]
《新唐人》未全面交代研究結果
《新唐人電視台》的文章標題指「接種疫苗後 染疫率更高」,文中首句亦稱研究顯示「已經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可能感染病毒」,雖然內文有較詳細指出印第安納的研究對比「接種疫苗者」以及「未接種疫苗但具天然免疫力的人」,但並未說明此研究無法用作推論標題及文章首句的宣稱,容易引起誤解。
此外,在文章「印第安納研究發現」的部分雖提到研究人員整理記錄「用來比對感染率、急診就診、住院和死亡」,但在講述結果時僅提及疫苗組確診比率較高的發現,沒有提及疫苗組的急症室就診、住院和死亡比率較低。[13]
翻查英文《大紀元時報》報導,雖然同樣未有提及急症室就診、住院和死亡比率方面的結果,但仍有引述研究作者認為其研究顯示接種疫苗比感染病毒能產生較佳的免疫力,《新唐人電視台》的文章則略去這一部分。[14]
在本篇事實查核報告發佈後,《新唐人》於文末加上以下註腳︰
謝謝事實查核實驗室2023.1.28指出,本文因未完整引述研究結果造成誤導內容,經2023.02.23標題內文多處修正內容後再發表。在此向讀者致歉。
修改後標題由原來的「美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 染疫率更高」改為「美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 染疫風險仍高」,文章亦加入「該研究同時發現,接種疫苗的人比自然免疫的人具有更低的急診、住院和死亡率」。[e]
結論
《新唐人電視台》文章指「美國兩篇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已經接種COVID-19疫苗的人比未接種疫苗的人更可能感染病毒」。該文引用其中一項研究來自印第安納雷根斯基夫研究所,團隊希望比較接種疫苗與感染病毒所產生的免疫力,研究對比「曾接種COVID-19疫苗但沒有確診記錄者」與「曾確診COVID-19而且確診時尚未接種疫苗者」,不能以該研究結果推論「接種疫苗後染疫率更高」。
此外,該研究發現雖然接種疫苗組別的確診比率較高,但在急症室就診、住院及死亡比率方面,均為曾確診但未接種疫苗的組別比率較高,研究作者亦認為數據反映疫苗提供這些方面的保護較佳。然而《新唐人電視台》文章沒有完整引述研究結果,也沒有完整翻譯英文《大紀元時報》原文相關部分,屬誤導內容。
相關查核報告
更新及更正
a. 原文使用「曾接種疫苗但未有確診」及「曾確診而當時未接種疫苗」,統一改為「曾接種疫苗但研究開始前未有確診」及「曾確診而研究開始前未接種疫苗」以便理解。(更改時間︰2023-02-22 16:34)
b. 原文使用「接種疫苗未有確診」及「曾感染但未接種疫苗」,統一改為「曾接種疫苗但研究開始前未有確診」及「曾確診而研究開始前未接種疫苗」以便理解。(更改時間︰2023-02-22 16:34)
c. 原句為「再從這超過776萬名人當中搜尋兩類人」,刪去多餘的「名」字。(更正時間︰2023-03-01 17:10)
d. 摘要原本使用「曾確診而當時未接種疫苗」及「曾感染但未接種疫苗」,為清晰起見曾改為「曾確診而研究開始前未接種疫苗」(見[a]及[b]),但應為「曾確診而確診前未接種疫苗」。內文毋須修改,可參考查核報告中「研究方法」部分。(更正時間︰2023-03-03 10:58)
e. 本篇事實查核報告發佈後,《新唐人》修改文章並附註表示「謝謝事實查核實驗室2023.1.28指出,本文因未完整引述研究結果造成誤導內容,經2023.02.23標題內文多處修正內容後再發表。在此向讀者致歉。」本文在相應位置加入有關更新,以便讀者了解此變動。(更新時間︰2023-03-04 00:00)
附錄
事件 | 年齡組別 | 疫苗組 | 感染組 |
確診 | 整體 | 6.7% | 2.9% |
<19 | 8.1% | 5.2% | |
20-39 | 7.8% | 3.2% | |
40-59 | 6.1% | 2.2% | |
60-79 | 3.2% | 1.9% | |
>80 | # | # | |
急症室就診 | 整體 | 5.0% | 6.6% |
<19 | 5.0% | 6.9% | |
20-39 | 5.4% | 7.6% | |
40-59 | 4.6% | 5.4% | |
60-79 | 4.6% | 5.7% | |
>80 | # | # | |
住院 | 整體 | 1.2% | 1.9% |
<19 | 0.3% | 0.6% | |
20-39 | 1.2% | 2.1% | |
40-59 | 1.0% | 1.4% | |
60-79 | 2.4% | 3.3% | |
>80 | 6.2% | 7.6% | |
死亡 | 整體 | 0.32% | 0.51% |
<19 | < 0.1%* | < 0.1%* | |
20-39 | 0.04% | 0.08% | |
40-59 | 0.2% | 0.3% | |
60-79 | 1.4% | 2.2% | |
>80 | 8.7% | 12.9% | |
# 未有提供數據 * 差異並非統計上顯著 |
|||
表2 |
資料來源
- 美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 染疫率更高(新唐人電視台)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
- Vaccinated at Higher Risk of COVID-19 Infection: Studies (The Epoch Times) Wayback Machine 備份網頁
- 網傳「論文發現疫苗增感染風險」,忽略研究限制及作者回應(事實查核實驗室)
- Large study finds vaccination more effective than natural immunity (Regenstrief Institute)
- 見[4]及[1]。
- Tu W, Zhang P, Roberts A,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in Vaccinated and Infected Individuals by Age Groups in Indiana, 2021‒2022. Am J Public Health. 2023;113(1):96-104. doi:10.2105/AJPH.2022.307112
- 見[6],參考圖表1(Figure 1)。
- 見[6],參考「Methods」部分。
- 見[6],參考「Results」部分。
- 見[6],參考「Discussion」部分第六段及最後一段。
- 見[6],參考「Discussion」部分第七段。
- 見[6],參考「Discussion」部分第二段及第三段。
- 見[1]。
- 見[2]的「Indiana Paper」部分第四及第五段,此部分共有六段,相比之下[1]的「印第安納研究發現」部分僅得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