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22年10月多家媒體報導波士頓大學研究合成的新病毒「致死率80%」。
  • 有關數字來自使用小鼠感染不同SARS-CoV-2病毒的實驗,而且感染原始病毒的小鼠死亡率為100%,遠高於2020年疫情初期的死亡率。
  • 研究人員澄清,實驗中80%小鼠感染病毒死亡,並不反映此病毒對人體的影響。
  • 該項研究的程序引起爭議,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合成的病毒是否更加危險而令研究需要經過審核。
  • 多篇報導標題及Facebook帖文僅強調「致死率80%」,未有註明數字來自小鼠實驗,亦沒有跟原始病毒的數字比較,容易引起誤解。

訂閱Patreon支持Factcheck Lab運作

背景

2022年10月19日至20日,《ETtoday新聞雲》、《三立新聞網》、《TVBS新聞網》及《大公報》等媒體報導,指美國波士頓大學一項關於SARS-CoV-2病毒(引起COVID-19的病毒,有關報導稱為「新冠病毒」)的研究中合成了新病毒,遭批評「玩火」。[1-4]

在Facebook上不少媒體的專頁發佈有關報導,例如《ETtoday新聞雲》、《Yahoo!奇摩新聞》及《東森新聞》等,這三則帖文合共獲超過2,800個表情反應、近870個留言及130次分享。[5-7]

以上報導和帖文附上的連結,標題均強調該研究中的病毒「致死率80%」,並提及消息來自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報導。[8,9]

查證

研究目的及結果

波士頓大學這項研究的論文預印本於2022年10月14日放到網站bioRXiv上,研究尚未正式在學術期刊刊登,網站亦註明未經同行評審認證(has not been certified by peer review)。[10]

預印本的摘要部分提到,在全球流行的SARS-CoV-2病毒Omircon變種(BA.1)非常容易傳播,同時引起的病症比其他主要變種病毒輕微,這兩項特徵被認為源於Omicron變種病毒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文中又稱為S蛋白)。[11]

研究人員合併2020年初發現的SARS-CoV-2原始病毒株以及Omicron變種病毒,合成出一種帶有Omicron變種S蛋白、其餘部分為原始病毒的變種(在文中稱為Omi-S),並透過實驗了解S蛋白的影響。[12]

這項研究主要比較三種病毒︰原始病毒、Omi-S變種及Omicron變種。在其中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讓不同小鼠感染上述三種病毒,比較牠們的症狀和死亡率,結果發現感染原始病毒的6隻小鼠在8天內全部死亡、感染Omi-S變種病毒的10隻小鼠在14日後僅得兩隻存活,至於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10隻小鼠在兩星期後全部生還,而且最多只有輕微病徵。研究作者認為這項結果顯示,S蛋白並非令Omicron變種病毒引起較輕微症狀的主要原因。[13]

圖4︰波士頓大學論文預印本的圖表,顯示實驗中感染不同病毒的小鼠存活率,圖中WT代表原始病毒,見[10]Fig. 3c。

「80%致死率」說法易引誤解

從圖4可見,在上述實驗中,三種病毒引起的小鼠死亡率分別為︰

  • 原始病毒︰100% (6/6)
  • Omi-S變種病毒︰80% (8/10)
  • Omicron變種病毒︰0% (0/10)

而論文預印本的摘要在提及小鼠實驗的部分時,僅提及Omicron變種病毒引起輕微、非致命的感染,而Omi-S變種病毒引起嚴重症狀及死亡率為80%,未有跟原始病毒作比較。

各媒體報導所引用的「80%致死率」即來自此實驗。《每日郵報》報導最早的版本標題提到「波士頓大學創造了致死率80%的新COVID病毒株」,僅在標題下方的小字提到80%的小鼠感染該病毒後死亡。[14]直接宣稱實驗製造的Omi-S變種病毒有「80%致死率」而未有註明為實驗中的小鼠,容易令人誤解。

除了實驗樣本較少外,同一實驗顯示Omi-S變種的小鼠死亡率略低於原始病毒,後者數字為100%。然而原始病毒在COVID-19疫情開始之時傳播,當時的死亡率亦遠低於100%,例如《路透社》的事實查核報告引用一項研究估算為4%左右。[15,16]由此可見,以小鼠實驗中推算的死亡率,並不適用於人類身上,研究亦未有在人體測試。

《每日郵報》更新後的版本提供較完整資訊,包括標題提及80%為小鼠的致死率,並於標題下的摘要註明實驗中感染原始病毒的小鼠100%死亡。[17]

研究引起的爭議

除了「80%致死率」可能引起的誤解外,這項實驗合成新的病毒株亦引起爭議。《科學》(Science)報導提到,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Piscataway)分子生物學家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批評研究「完全不負責任」,並認為這屬於令病源體更危險的「增加功能研究」(gain-of-function reasearch)。[18]

爭議的其中一個重點在於實驗製造的病毒是否更加危險,波士頓大學回應指實驗未有加強原始病毒或令其更危險,因此不屬於增加功能研究[19],而埃布萊特則質疑新病毒可能傳播力更強。[20]按《科學》報導,亦有病毒學家則指類似的混合變種病毒早已出現及消失,例如帶有Omicron刺突蛋白的Delta變種病毒,認為實驗並不那麼令人擔憂。[21]

至於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的資助規定方面,波士頓大學回應指這項研究並未直接使用有關資金,該校亦表示這項研究經過內部的生物安全委員會及波士頓公共衛生委員會(Boston Public Health Commission)審核。[22]

另外《自然》(Nature)的報導指出,有科學家認為今次事件顯示目前關於甚麼實驗可以進行或需要檢視的指引未夠清晰,認為資助機構需要提供更佳指引。[23]

結論

2022年10月多家媒體報導指波士頓大學研究合成的新病毒「致死率80%」,有關報導的標題及Facebook帖文均未有註明數字來自小鼠實驗,而且未有對比實驗中感染原始病毒的小鼠死亡率為100%,註明有關數字並不反映病毒對人類危險程度,容易引起誤解。

訂閱Patreon支持Factcheck Lab運作

資料來源

  1. 美研發致死率80%新冠病毒 醫曝「第一作者台灣人」!(ETtoday新聞雲)
  2. 外媒爆美國研發「致命COVID病毒株」!致死率達80% 遭批:根本玩火(三立新聞網)
  3. 致死率80%!美研發「人工變異株」 專家怒:根本玩火(TVBS新聞網)
  4. 玩火!美大學合成新冠毒株 致死率80%(大公文匯網)
  5. Facebook專頁「ETtoday新聞雲」帖文
  6. Facebook專頁「Yahoo!奇摩新聞 」帖文
  7. Facebook專頁「東森新聞」帖文
  8. 見[1]-[4],「ETtoday新聞雲」帖文留言附上的連結為[1],「Yahoo!奇摩新聞 」帖文附上的連結為轉載《TVBS新聞網》的報導、《東森新聞》的報導同樣提及《每日郵報》和「致死率80%」。
  9. Boston University CREATES a new Covid strain that has an 80% kill rate — echoing dangerous experiments feared to have started pandemic (The Daily Mail) 2022年10月17日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
  10. Chen DY, Kenney D, Chin CV et al. Role of spike in the pathogenic and antigenic behavior of SARS-CoV-2 BA.1 Omicron. bioRxiv 2022.10.13.512134;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10.13.512134
  11. 見[10]摘要(Abstract)部分。
  12. 見[10]摘要(Abstract)部分。
  13. 見[10]小標題為「Spike has an appreciable but minimal role in Omicron pathogenicity in K18-hACE2 mice」部分。
  14. 見[9],標題首部分原文為「Boston University CREATES a new Covid strain that has an 80% kill rate」,標題下方有四點摘要,第三點為「80% per cent of mice died from the lab-created strain at Boston University」。
  15. Fact Check-Boston University hybrid COVID virus kills 80% of mice, not people (Reuters)
  16. Karadag, E. Increase in COVID-19 cases and case-fatality and case-recovery rates in Europe: A cross-temporal meta-analysis. J Med Virol. 2020; 92: 1511– 1517. https://doi.org/10.1002/jmv.26035
  17. EXCLUSIVE: 'This is playing with fire - it could spark a lab-generated pandemic': Experts slam Boston lab where scientists have created a new deadly Omicron strain with an 80% kill rate in mice (The Daily Mail) 2022年10月24日Wayback Machine備份網頁
  18. Was a study that created a hybrid COVID-19 virus too risky? (Science),見第二段。
  19. NEIDL Researchers Refute UK Article about COVID Strain (Boston University),聲明提到“First, this research is not gain-of-function research, meaning it did not amplify the Washington state SARS-CoV-2 virus strain or make it more dangerous. In fact, this research made the virus replicate less dangerous.”。
  20. 見[18]小標題為「What are critics of the study saying?」的部分,亦可參考埃布萊特的Twitter帖文
  21. 見[18]小標題為「What are the counterarguments?」的部分。
  22. 見[19]第二段,原文為”The University also noted that the research was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Biosafety Committee (IBC), which consists of scientists as well as local community members, and that the Boston Public Health Commission had approved the research.”。
  23. Which COVID studies pose a biohazard? Lack of clarity hampers research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