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2009年,Twitter推出「藍剔」認證計劃,為公共機構、官員、名人等容易被冒充身份的帳戶名字旁加上藍底白色剔號的認證徽章。其後計劃擴充至新聞機構、記者、公司、非牟利組織等,只要符合其要求及交上足夠資料認證身份,帳戶便可獲得「藍剔」。

馬斯克(Elon Musk)今年10月底完成收購Twitter後,隨即有消息傳出Twitter將會把原有月費4.99美元的Twitter Blue服務修改,把月費增至19.99美元同時具「藍剔」認證功能。小說作家史提芬·京(Stephen King)於Twitter質疑收費過高,馬斯克則回應時反問「8美元如何?」。20分鐘後,馬斯克就在自己的Twitter發文,形容原有的認證制度為「地主及農民」制度,並表示「權力歸於人民!」,宣佈Twitter Blue月費為8美元。

當時已有評論指出,雖然Twitter原有的認證制度有其問題,但把原來須經過認證的「藍剔」改為付費即可獲得,會令平台上出現大量冒充他人的帳戶,以及令失實訊息更易散播。

Twitter「藍剔」之亂

馬斯克在11月1日宣佈「藍剔」收費後約兩小時,已在同一串帖文下補充指公眾人物會有另一個標籤。到11月8日,即Twitter推出新Twitter Blue計劃前一天,Twitter的產品管理總監卡科特(Esther Crawford)宣佈為區分付費訂Twitter Blue的帳戶以及過往認證的帳戶,Twitter將會為特定帳戶加上一個附上剔號的「Official」標籤,如下圖︰

該剔號跟標籤一樣為灰色,附上與「藍剔」相似的灰色外框,若使用中文介面則顯示為「官方」。

卡科特表明並非過往獲認證的帳戶都會得到「官方」標籤,而且此標籤無法購買,又指出新的Twitter Blue並不包括身份認證(ID verification),只要付費即可獲得「藍剔」。然而在卡科特宣佈後不夠18小時,馬斯克便在回覆另一用戶提及其「Official」標籤消失了時表示「我剛殺了它(指標籤)」。

約20分鐘後,卡科特澄清馬斯克的意思是Twitter暫時不會給個人帳戶「官方」標籤,當時為加州時間11月9日早上9時,即推出新Twitter Blue計劃的日子。在她澄清後約5個半小時,Twitter的官方支援帳號「Twitter Support」宣佈暫時不會為帳戶加上「官方」標籤,翌日宣佈為對抗冒充帳戶,為部分帳戶加上「官方」標籤。

在11月9日,Twitter正式推出新的Twitter Blue月費計劃最初僅限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及英國的iOS用戶訂購。平台上獲「藍剔」的冒充帳戶隨即湧現,被冒認的機構及公眾人物包括任天堂(該帳戶貼出遊戲角色瑪利奧舉中指的圖片)、球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Twitter帳戶被關閉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等。

《BBC》報導亦指出有帳戶冒認美國選舉的候選人「承認落敗」、冒認藥廠宣佈胰島素免費,更提到有研究人員發現大量人工智能生成頭像照片的帳戶獲得「藍剔」——比起冒認機構和公眾人物,這種做法也許更容易利用假帳戶影響輿論

據科技新聞網站《Ars Technica》引述《路透社》(Reuters)報導,Twitter於推出「藍剔」收費制後兩日暫停Twitter Blue計劃,馬斯克則於11月12日表示可能會於本星期(11月13至19日)末重新推出。

如何判斷冒認帳戶?

Twitter近日推行政策反覆,目前難以估計該公司將如何處理「藍剔」和「官方」標籤。不過自從「藍剔」變成可付費獲得後,原本用作認證的功能已被削弱,用戶不能單憑帳戶名稱後的「藍剔」判斷屬真實帳戶。假如未來連「官方」標籤都消失,我們又應如何判斷帳戶真假?

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到訪台灣,有媒體及Facebook專頁引述一個冒充《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的Twitter帳戶(帳號為@HuXijin_TG),錯誤宣稱胡錫進發文指「我真的硬不起來」,然而胡錫進的帳戶(帳號為@HuXijin_GT)並無該則帖文。

Factcheck Lab查核了相關消息,透過以下多項資料判斷真實帳戶應為「@HuXijin_GT」︰

  • 胡錫進帳戶有藍剔,冒充帳戶並無藍剔;
  • 胡錫進帳戶名稱下方亦有「China state-affiliated media」(中國國營媒體)的標記,冒充帳戶沒有;
  • 過往一些關於胡錫進的新聞報導連結至Twitter帳號「@HuXijin_GT」;
  • 胡錫進帳戶於2014年8月開設,過往共發表逾3千則帖文,當時有51.4萬追蹤者,而冒充帳戶於2021年10月開設,當時僅得68篇帖文;
  • 胡錫進獲認證的微博帳號曾於發文帖上其Twitter帖文截圖,顯示帳號為「@HuXijin_GT」。

Twitter修改「藍剔」定義的確會令人更難辨認假帳戶,但除了「藍剔」以外,我們還可透過以下方式嘗試分辨帳戶真假︰

  • 搜尋其他可靠資料(如過往其他傳媒報導)確認有關人物、機構的帳戶;
  • 對比其他社交媒體,查看是否有獲認證的同名帳戶;
  • 尋找有關人物或機構的官方網站,確認其帳戶(同時須確認網站屬實);
  • 對比帳戶資料,如開設日期、追蹤人數、名單、發文數量等;
  • 查看帳戶過往帖文,與有關人物或機構的形象是否一致。

當然,以上對比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辨認出假帳戶,例如有些人可能並沒有官網或傳媒報導,有心造假者也可以花大量時間模仿當事人帳戶,但至少可以盡量降低被冒充帳戶欺騙的機會。

最後,假如花時間搜尋資料和對比,仍未能確定帳戶屬實,請保持懷疑,不要對帳戶的內容照單全收。


  • 本「查核手記」乃「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及「媒體素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
  • 本文採用共享創意的「姓名標示-禁止改作」(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Derivatives)授權條款,轉載時須註明「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cek Lab)」,並附上原文網址。

(原載於 Factcheck Lab Patreon。)

訂閱支持 Factcheck Lab 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