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世界四通八達,大眾或會因為地域界限及語言障礙容易誤傳虛假或錯誤資訊,過去亦有事實查核報告顯示錯誤訊息會經歷「在地化」,例如普京彈琴片段曾在不同地方被錯誤宣稱為彈奏中國、台灣及黎巴嫩歌曲

除了追蹤本地事實查核機構外,大家也可以透過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全球認證機構理解不同地區流傳虛假資訊,也可以緊貼現時有關疫情及俄烏戰爭的熱門議題,為自己預先注射「資訊疫苗」,避免類似的錯誤資訊換個語言來到本地又再度流傳。

全球逾百IFCN認證機構

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自2015年成立,已制定一套查核守則,事實查核機構必須經過審核,獲確認符合守則的各項要求後,才能夠成為IFCN查核守則的簽署成員。取得認證後,事實查核機構每年仍要提交資料,更新認證資格。

至2022年9月,全球有102個事實查核機構獲得認證,IFCN網站會列出機構所屬的地區、查核報告的語言及獲認證的日期等資料。若然遇到特定地區的可疑資訊,除了慣常使用Google搜尋及Google Fact Check Explorer外,大家可以查找該地區的事實查核機構網站,了解資訊曾否已被核證。

從COVID-19到訊息流行病

COVID-19自2019年底開始傳播,其後迅速爆發蔓延至全球。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伴隨病毒爆發而來是一場大規模的「訊息流行病」(Infodemic),詞語由資訊(information)與流行病(epidemic)組合而成,形容因訊息過量,但因為部份準確、部份不準確,導致人們在需要時難以找到可信賴的資訊,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更曾提假資訊比病毒本身傳播得更快更容易。

IFCN早在2020年1月已成立針對查核疫情資訊的聯盟「#CoronaVirusFacts Alliance」,並就相關的事實查核報告建立資料庫,集合來自逾70個地區、涉及至少40種語言的事實查核報告。根據IFCN統計,早期謠言主要集中在病毒的來源,其後趨向查核病毒如何傳播、治療及預防的資訊,近來則查證與宗教團體、政治人物相關消息,以及疫情怎樣影響其醫療體系的訊息。

俄烏事實資訊戰

今年2月24日,俄羅斯宣佈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入侵烏克蘭,西班牙事實查核機構Maldita.es估計緊接而來的是一波虛假資訊,但無法只依靠一己之力應對,所以決定發訊息邀請IFCN其他事實查核機構提交已破解的失實訊息,集合各家的報告後再建立資料庫「#UkraineFacts」。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三日後,資料庫已錄得有來自35個國家、共超過300篇條目,現時公開資料庫上已有逾2,300篇事實查核報告。資料庫設有地圖瀏覽模式,可以找出不同地區有什麼錯誤資訊已被識別及查證,方便各地事實查核者毋須重複破解同類種失實訊息,亦可以了解謠言在不同地區及語言流傳的情況。

按Maldita.es觀察,過往疫情相關的假資訊或需要以星期起計的時間才會由一個國家傳至另一國家,但因應俄烏衝突而生的失實訊息則以病毒式傳播的速度蔓延各地,曾有訊息於同一日內在17個國家內誤傳。

我們過去就俄烏戰爭發表的事實查核報告亦見類似錯誤訊息在不同地方流傳:

延伸閱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UkraineFacts100天:西班牙查核組織的「烏俄假訊息戰」〉(刊於《轉角國際》)


  • 本「查核手記」乃「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及「媒體素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
  • 本文採用共享創意的「姓名標示-禁止改作」(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Derivatives)授權條款,轉載時須註明「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cek Lab)」,並附上原文網址。

(原載於 Factcheck Lab Patre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