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極端天氣越趨嚴峻,氣候危機的影響既涉及環境,亦與經濟、規劃及社會公義息息相關,然而礙於議題的複雜性、新聞界對氣候議題又缺乏關注,很多本地媒體尚缺少深入而在地化的報導。

事實查核實驗室及科普網媒《科學狗》去年獲地球新聞網絡(Earth Journalism Network, EJN)的亞太媒體項目支持,合辦「氣候變化×公共衞生」新聞培訓計劃,由香港記者協會擔任協辦機構。本次培訓計劃包含網上培訓、實體教學與交流活動,以及小額報導資助,共取錄了27位學員,大多為本地媒體從業員。

本計劃在2023年10月至12月期間舉行了6節網上工作坊,在新聞工作者、事實查核員及學者的講解及分享下,讓學員能掌握更多關於報導氣候與科學議題的全球趨勢、實用技巧與資源。

本計劃亦於2024年2月3日為學員舉辦了一次實體活動,跟學員分享了申請國際報導資助和投稿提案的經驗及建議,並邀請了 EJN 的亞太項目代表 Amy Sim 以視像會議形式向學員簡介 EJN 的網上資源與資助機會。團隊也邀請到三位代表不同界別的本地專家及專業人士,分別講解綠色金融與企業環境數據披露、亞太地區能源轉型,以及新界土地規劃對濕地生態的影響,與學員親身交流。

本頁是我們整理出的6節培訓工作坊重點與資源,幫助香港以至大中華地區新聞工作者「有從入手」報導與氣候危機相關的跨領域議題,在吸引讀者的同時傳達準確的信息。

講者名單

策劃團隊及講者︰

  • 鄭家榆(事實查核實驗室執行編輯)
  • 趙偉倫(科學狗總編輯、科普作者)
  • 周澄(獨立雙語專題記者、IJNet 中文網編輯)
  • 陳嘉琳(環境規劃議題倡議者、前社區雜貨店「西多」創辦人)
  • 陳盈博士(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
  • 何盈恩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傳訊經理、前港大建築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嘉賓講者︰

  • 葉清霖(美國科學媒體 The Xylom 總編輯及創辦人)
  • Purple Romero(法新社數碼驗證編輯、資深事實查核員、前多媒體記者)
  • Dr. Peter Chan(牛津大學研究員、環境流行病學者)

工作坊內容

1. 科學報導入門(上)

主講︰鄭家榆、趙偉倫與陳盈博士

此節工作坊集中講解如何在新聞報導中正確地引用研究作為證據。科學研究和實驗的種類繁多,而且作用及可靠程度都不盡相同;本次工作坊從基礎入手,讓學員了解證據的等級(Hierachy of Evidence),以及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與限制,避免報導的行文敘事令人誤解不同事件之間有直接而經研究確立的因果關係。

本節亦講解了記者在引述研究前,能如何確認該研究是否已在可靠的期刊中發表、是否與過往相關的研究結論有明顯差異,以至判斷期刊的公信力等。講者亦分享了引用大學研究新聞稿時值得留意或追問的細節。

另一方面,很多本地科學新聞的來源都來自外電編譯,記者不宜直接抄譯或一味以「標題黨」形式選題,應思考新聞來源是否恰當、引述內容有否科學根據。

相關閱讀︰

參考資源︰

2. 科學報導入門(下)

主講︰葉清霖

此節工作坊由葉清霖分享他在美國創辦及營運科學網絡媒體 The Xylom 的經驗出發,集中講述美國的科學報導與香港的差異,並輔以實際例子,解說記者如何可挖掘潛在、有趣且相對鮮為人知的題材,從而找到自己的定位。本節亦提醒記者要多用不同手法,例如圖像、數據視覺化呈現手法去報導解釋性故事。

另外,本節解釋了甚麼是解困新聞學(Solutions Journalism),記者可如何介入社會問題,探索該問題的不同解決途徑,並強調沒有甚麼故事是小得不值報道。

參考資源︰

解困新聞學參考資源︰

3. 失實資訊與氣候變化

主講︰鄭家榆與 Purple Romero

此節工作坊分上下部份。第一部份由鄭家榆主講,解釋「假新聞」與「失實資訊」兩者的差異,進而探討失實資訊流傳的四大成因︰無心之失、網絡平台設計、輿論操縱,以及認知偏差,並簡介了國際與本地的事實查核機構,以及查核及澄清資訊的推薦工具與方法。講者重點解說了氣候失實資訊的成因和政經因素,這類失實資訊的常見傳播手法,提醒記者在網絡年代中,應在報導前確保資料無誤,避免報導出錯及在資訊發布後方才釐清事實。

本節第二部份由 Purple Romero 以英語主講,集中分享她早前於港大事實查核中心 Annie Lab 團隊有份研究及撰寫的報告,探討中國氣候失實資訊的常見敘述與成因,並分享了部份常見的事實查核手法,特別是跟圖片、影像相關的失實資訊。

相關閱讀︰

參考資源︰

4. 聚焦氣候報導

主講︰周澄與葉清霖

此節工作坊首先講解氣候議題中一些重要的術語、領域,以及聯合國倡議或各國在氣候行動上爭議的背景,並逐一解說氣候議題如何涉及各大報導領域或議題,包括財經與商業、健康與公共衞生、性別、人權與公義、政治及司法訴訟,甚至文化面向。

本節亦就提供了一些更準確、更人性化報導本地或國際氣候議題的建議,例如多用數據以及適當的配圖報導、聚焦應對方案與本地問題的報導(見第二節關於解困新聞學的討論),並提醒謹記氣候變化的科學共識,在「平衡」報導時也應避免使文章成為氣候否定論者發表言論或散播虛假資訊的平台。

兩位講者最後亦分享了一些進行跨領域或跨境協作報導的資源與建議,以及不少能幫助記者緊貼氣候議題發展與討論的推薦讀物及 Podcast 頻道。

參考資源︰

5. 氣候危機與人類健康

主講︰何盈恩博士與 Dr. Peter Chan

此節工作坊由兩位學者講解氣候及極端天氣與人類健康(包括精神健康)的關係,包括酷熱、乾早、空氣污染、傳染病的爆發性傳播風險,以及對水質管理、糧食供應的影響。講者亦解釋一些重要術語(例如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複合事件」及「級聯事件」)和本港的個案例子,例如蚊媒疾病、熱島效應、暴雨應對措施等。

兩位講者亦解釋「健康共同效益」(Health co-benefits)的概念,探討部份應對氣候危機的策略如何能同時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正面影響。

參考資源︰

報導氣候危機與人類健康的參考資源︰

6. 氣候調適行動與城市抗逆力

主講︰陳盈博士與陳嘉琳

此節工作坊首先回顧上一節工作坊「氣候危機與人類健康」的一些知識,然後介紹了「同一健康」(One health)這個概念,即增強對人類、禽畜和野生動物健康之間關係的認識,並促進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框架。

另外,兩位講者介紹了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提出的幾個適應或抵禦氣候危機方向︰減緩、調適、韌性。我們也必須要知道不同地區的氣候變化脆弱性,才能作出針對性應對方案。講者更舉例講解更可持續的城市設計,以及建立能抵禦氣候危機的醫療系統等將會是城市抗逆力的重要一環,也集中討論了香港現時的環境與氣候適應能力,以及一些值得探討的本地報導方向。

參考資源︰

計劃學員獲資助報導

生力集團來了:馬尼拉超級航空城計劃,消失的紅樹林,與被「發展」遺下的人們|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樹沒了,魚不見了,水浸更頻繁了,但一切都阻止不了打著「Build Build Build」旗號的推土機。
  • Joseph(船灣人)︰〈氣候變化與香港︰極端天氣下的弱勢社群〉(上篇下篇

  • Charlotte Lam(明報)︰〈ESG顧問:碳數據管理成急務 港交所氣候新規落地 促企業披露碳排放〉
ESG顧問:碳數據管理成急務 港交所氣候新規落地 促企業披露碳排放 - 20240611 - 報章內容
【明報專訊】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逐漸升溫,企業的環境責任日益受到關注。港交所(0388)最新發布氣候相關披露要求指引,要求上市公司達到更嚴格的披露標準。這些標準包括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溫室氣體排放等,有顧問機構指新規定準備時間較短,建議企業須着手做碳數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