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2022年9月初網絡流傳報導,宣稱「MIT研究」顯示mRNA疫苗或破壞免疫系統。
  • 翻查有關論文,4名作者中僅一人來自MIT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而且其中兩人曾發表關於疫苗的失實訊息。
  • 該論文引用大量研究提出假說,指mRNA疫苗會抑制干擾素的訊號發放,從而影響先天免疫力。
  • 早於2022年7月底,已有事實查核機構引述專家指出論文作者錯誤理解其引用的研究,例如把接種疫苗與感染病毒出現不同免疫反應的現象,錯誤詮釋成「先天免疫力受抑制」。
  • 這篇論文引用研究時犯下不少錯誤,包括研究與主題不相干、研究被撤回、錯誤詮釋數據等。
  • 論文最後的部分分析美國VAERS數據,宣稱結果支持其假說,然而忽略VAERS為自行匯報的數據,有多項限制,亦未有比較相關的大型研究。
  • 有關報導亦提及另一篇來自荷蘭的研究,實際上為未正式發表的論文預印本,內文提到該項小型實驗有多項限制,而且結論並未如有關報導般宣稱疫苗令免疫系統「可能面臨『故障』的危機」。
  • 有關媒體轉述論文內容時,並未指出論文含多處錯誤及遭專家質疑,並把論文提出的未經證實的假說當成發現,屬錯誤內容

訂閱Patreon支持Factcheck Lab運作

背景

《頭條日報》和《on.cc東網》分別於2022年9月2日及3日發表報導,指有研究顯示mRNA疫苗或「破壞先天免疫力」及「引發先天免疫系統失靈」,兩篇文章均引述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及「荷蘭科學家」,並未提供研究細節如作者名字、刊登論文的期刊等,也沒有提及任何資料來源。[1,2]

《on.cc東網》的Facebook專頁帖文有309個表情反應、285個留言及153次分享。[3]《頭條日報》的Facebook專頁未見相關帖文,但同屬星島新聞集團旗下的網站「Oh! 爸媽」轉載了《頭條日報》文章[4],並於Facebook專頁「廿四孝父母 - 24parent.com」貼出連結,帖文有161個表情反應、40個留言及70次分享。[5]

此外,Instagram帳戶「健康查證 Health Hacker」於9月5日發佈圖片指「美研究『mRNA疫苗』致人類免疫系統失靈」,同樣引述「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而未有提供資料來源,帖文有1,861個「讚好」。[6]

透過CrowdTangle搜尋「mRNA疫苗 免疫系統」,可發現有兩篇內容相近的文章在Facebook上獲得大量分享,分別是《科技新報》的文章以及《Yahoo奇摩新聞》轉載《周刊王CTWANT》的文章。[7,8]

翻查網站記錄,《科技新報》的文章署名黃嬿,於9月1日下午3時37分發佈,並於同日下午5時15分於其Facebook專頁發佈帖文,獲464個表情反應、84個留言及143次分享。[9]而《周刊王CTWANT》的文章署名謝佳娟,於9月2日早上9時29分發佈[10],《Yahoo奇摩新聞》轉載後於同日早上11時10分在其Facebook專頁發佈文章,獲得2,640個表情反應、1,367個留言及577次分享。[11]

對比各段內容可發現,《頭條日報》的文章與同日較早時間發佈的《周刊王CTWANT》文章極為相似。[12]

另外,在多個Facebook專頁及群組均可見分享以上文章連結或截圖的帖文。[13-18]

查證

以上多篇文章中,僅最早發佈的《科技新報》文章提及資料來源,於文末附上兩篇論文連結,分別為︰

  1. 2021年5月放到網站medRxiv的論文預印本[19];以及
  2. 2022年6月在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理學》(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刊登的一篇論文(網上發表日期為4月15日[a])。[20]

上述文章宣稱mRNA疫苗影響免疫系統,理據主要來自第二篇論文,因此屬查核重點。

論文作者曾宣揚錯誤訊息

《科技新報》等媒體報導提到該篇《食品和化學毒理學》的論文時,均表示為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21]根據論文資料,這篇論文有四個作者,其名稱及任職機構如下︰[22]

  1. Stephanie Seneff,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MIT, Cambridge, MA, USA, 02139
  2. Greg Nigh, Immersion Health, Portland, OR, 97214, USA
  3. Anthony M. Kyriakopoulo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asco AD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achtouri 11, 18536, Piraeus, Greece
  4. Peter A. McCullough, Truth for Health Foundation, Tucson, AZ, USA

四人當中僅得首名作者塞納芙(Stephanie Seneff)列出的任職機構為大學,即麻省理工學院,然而她是該校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高級研究員,而非來自醫學、公共衛生等相關學系,僅大學本科讀生物物理學與生物學相關,碩士及博士均為電子工程及電腦科學的學科。[23]塞納芙曾發表文章錯誤宣稱可預防麻疹(measles)、腮腺炎(mumps)及德國麻疹(rubella)的MMR混合疫苗與自閉症有關。[24]

第二位作者Greg Nigh所屬機構「Immersion Health」的網站資料顯示,這是一家「自然療法腫瘤科診所」(naturopathic oncology clinic)[25],網站上的介紹指Nigh在大學修讀英語,並完成人文學科碩士課程,其後修讀自然療法課程並成為自然療法「醫師」,並未受過醫學或相關學科訓練。[26]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學術論文搜尋器PubMed搜尋Nigh的名字,僅能找到今次在《食品和化學毒理學》的論文。[27]

第三位作者Anthony M. Kyriakopoulos所屬機構來自希臘,名稱顯示為一家生物技術實驗室,然而在Google搜尋「Nasco AD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未能找到其官方網站,在PubMed搜尋找到的論文則只有Kyriakopoulos一人來自此機構。[28]網絡上關於Kyriakopoulos的資料不多,一個同名LinkedIn頁面顯示他於雅典大學取得臨床及分子微生物學博士學位,但自2004年後唯一顯示的任職機構為「Nasco AD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29]

最後一位作者麥卡洛(Peter A. McCullough)為心臟科醫生,其關於COVID-19及疫苗的言論曾被不同事實查核機構判斷為不準確、誤導或錯誤。[30-34]他曾於貝勒大學醫療中心(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任職,但離職後被該中心提控,要求他停止繼續對外使用有關職稱。[35,36]

由此可見,該篇《食品和化學毒理學》論文的作者中有部分人曾宣揚關於疫苗的錯誤訊息,而且四人中僅塞納芙於麻省理工學院,更屬於與疫苗研究無關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

論文含多項錯誤

塞納芙等人的論文主要為文獻回顧,作者引用大量文獻提出假說,認為預防COVID-19的mRNA疫苗會抑制第I型干擾素的訊號發放(Type I Interferon signaling),從而降低接種者的先天免疫力。[37]根據《病毒學百科》(Encyclopedia of Virology)的介紹,干擾素能觸發一連串訊號,令身體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阻止病毒傳播。[38]

以下Factcheck Lab將引用其他事實查核機構及受訪專家的說法指出論文的錯誤,以及列出部分錯誤詮釋研究和錯誤使用數據的例子。

接種疫苗與染病反應有別,非免疫系統減弱證據

早於2022年7月底,已有事實查核機構引述專家指出塞納芙等人的論文錯誤。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傳染病實驗室(A*STAR Infectious Diseases Labs)高級研究員Angéline Rouers回覆事實查核機構Health Feedback查詢時表示這篇論文「誤導及建基於對科學研究的錯誤詮釋」(misleading and based on misinterpretation of scientific studies)。

她指研究顯示COVID-19 mRNA疫苗對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有利,而論文作者基於這些觀察,提出跟患上COVID-19相比,接種疫苗後先天免疫系統會被抑制。然而接種疫苗跟感染病毒引起不同免疫反應屬意料之內,因為疫苗是為了防止感染COVID-19同時不會像感染般出現病徵。此外,接種COVID-19疫苗後有限的干擾素反應並非免疫系統減弱的證據,亦沒有影響對其他病源體的免疫力。她表示宣稱mRNA疫苗削弱免疫系統並無科學證據支持。[39]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分子生物學家Elina Zúñiga接受事實查核機構FactCheck.org訪問時,同樣提到接種疫苗後干擾素反應較少「並不令人意外也沒有任何問題」,論文引用的研究並未顯示疫苗削弱干擾素對其他病原體的反應。[40]

被引用作者指錯誤詮釋其研究

在論文的導論部分,塞納芙等人宣稱「一份論文預印本揭示感染SARS-CoV-2與接種預防COVID-19的mRNA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反應特徵有顯著差異」(SARS-CoV-2為引起COVID-19的病毒)。[41]該尚未正式發表的論文預印本摘要部分提到,其分析顯示雖然mRNA疫苗並無引起如感染病毒時觀察到的劇烈發炎,但能引發強大的適應性免疫反應(robust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42]

FactCheck.org引述該研究作者之一、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Grossman School of Medicine)免疫學家Sergei B. Koralov表示,塞納芙等人誤解了他們的研究,錯誤把接種疫苗後未有出現發炎反應詮釋成免疫系統被抑制。他又補充指研究團隊並未從其數據發現任何相關跡象。他表示其手稿的主要訊息是,即使不像感染病毒般出現發炎反應,疫苗仍能提供強大及長期的免疫反應。[43]

論文引用滅活疫苗研究

塞納芙等人的論文引用研究稱,疫苗接種「已被證明」會抑制IRF7及STAT2[44](兩種調整干擾素生成的蛋白質[45]),然而該研究使用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進行實驗,與塞納芙等人關注的重點mRNA疫苗無關。[46]

論文引用研究被撤回

《食品和化學毒理學》於2022年4月初接受塞納芙等人的論文,並於同月中在網上發表。[47]論文4次引用一篇關於SARS-CoV-2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與DNA損害的研究[48],該研究在2021年10月於期刊《病毒》(Viruses)刊登,兩個月後《病毒》發佈「表達關注」(expression of concern)通告,指收到其中一名作者就研究方法及結論等提出關注,期刊編輯開始調查事件。[49]塞納芙等人提交論文前,該通告已於《病毒》網站該研究頁面清晰顯示。[50]

至2022年5月10日,《病毒》正式撒回該刺突蛋白的研究。[51]

宣稱研究顯示接種比率與疾病傳播無關

塞納芙等人的論文於導論(Introduction)指有研究比較68個國家與美國2,947個縣的疫苗接種率與COVID-19感染率,發現兩者並無關聯,並宣稱該研究顯示疫苗無法阻止疾病傳播。[52]

他們所引用的研究於《歐洲流行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發表,該研究在2021年9月初取得68個國家及美國2,947個縣的「過去7日確診人數」及接種疫苗比率,比較這些地方一星期內的確診比率和接種比率,並比較美國2,947個縣的個案增長比率(與再上一星期的確診人數相比)跟接種比率的關係。論文指根據這些數字,未能發現確診個案增長與接種比率有關。[53]

然而該研究受到多名專家撰文至《歐洲流行病學雜誌》批評及質疑,其中理據包括︰[54-56]

  • 分析的數據僅選自其中兩星期而非自疫苗開始接種起的整個時間段,而且對此選擇沒有任何解釋;
  • 僅比較呈陽性個案的數字增長,而未有比較呈陽性個案比率的變化;
  • 未有考慮不同地方的大量差異,包括檢測能力、檢測政策、疫苗供應、社經因素和人口結構等;
  • 文中「詮釋」部分錯誤引用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57]
  • 僅以圖表而非統計分析去判斷關聯性;
  • 未有明確指出數據限制。

這項研究作者之一、哈佛大學人口健康及地理學教授蘇布拉曼尼安(S. V. Subramanian)曾向事實查核機構PolitiFact表示,從其分析推論「疫苗沒有用」為誤導及不準確,並指其分析支持疫苗跟洗手、戴口罩、保持足夠通風和保持距離一樣是降低疾病感染及傳播的重要策略。[58]

錯引以色列研究質疑疫苗功效

塞納芙等人的論文導論部分亦宣稱疫苗減輕症狀的功效受到質疑,並分別引用兩項以色列研究中的數據︰[59]

  • 以色列一家醫院爆發疫症,其中5名完全接種的病人死亡;
  • 17家以色列醫院中152名完全接種的COVID-19病人,有34人(22%)死亡。

然而論文提及第一項數字時,沒有提供任何背景資料、比較未接種者的死亡比率,根本無法顯示疫苗無效。翻查資料來源,首項數據來自一篇以色列研究一所當地醫院爆發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報告,有42人確診,當中包括職員、病人和家屬。151名職員當中有16人受感染,感染比率為10.6%,確診職員平均年齡33歲,全部屬無症狀感染或輕症。而97名病人當中有23人受感染,感染比率為23.7%,平均年齡77歲,兩人未接種疫苗。已接種疫苗的確診病人當中,接種第二劑疫苗與確診的間隔在144天至188天之間。論文提及疫苗保護功效可能下降,但仍可避免併發症,未有質疑疫苗無效。[60]

第二項數字來自另一篇研究,該論文記錄了17家醫院中152名已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BNT162b2)、確診COVID-19並須留院治療的病人數據,並分析這類「突圍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即接種疫苗後仍然感染)個案的特徵。[61]塞納芙論文引用此研究以質疑疫苗功效,但研究記錄的152人為須留院治療的病人,本來就是較嚴重的個案,而且沒有未接種疫苗組別作比較,無法用作推論疫苗無效

引用自行匯報數據推論,忽視數據限制

塞納芙等人的論文於摘要部分指會以「VAERS數據庫」的證據支持其假說。[62]

VAERS即「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由美國CDC與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共同管理,任何人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s)均可提交報告,專業醫護人員須匯報特定的不良事件,而疫苗製造商則須匯報所有知悉的不良事件,以便當局及早偵測到疫苗的潛在副作用。[63]

VAERS的官方網站註明其數據有多項限制,包括︰[64,65]

  • 由於任何人均可匯報不良事件,系統本身並未確認所有報告資料準確;
  • VAERS依靠自行匯報,而非有系統收集不良事件報告,亦缺乏對比;
  • 某種不良事件報告的數量無法證明疫苗與該不良事件的因果關係;
  • VAERS收到的匯報個案只佔實際數字的一部分,使用者傾向匯報嚴重的不良事件多於輕微的不良事件。

VAERS的數據能夠細分不良事件的症狀、接種日期、疫苗種類等組別,塞納芙等人的論文分析2021年VAERS數據,整理各項症狀的不良事件報告數量,推算指接種COVID-19疫苗佔整體數字(接種任何疫苗)92.1%至100%不等。

塞納芙等人認為,由於COVID-19疫苗的接種劑量為流感疫苗的3倍,假設兩款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相若,COVID-19疫苗不可能佔整體數字超過9成,以此推論這些不良事件為COVID-19疫苗的「潛在有害作用」(potential toxic effect)。[66]

這個推論假設了COVID-19疫苗的不良事件匯報比率跟其他疫苗接近,然而近年有大量關於COVID-19疫情及疫苗的新聞、失實資訊,塞納芙等人亦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支持這個假設。此外,VAERS數據本來就有多項限制,包括準確度成疑、並非有系統收集等,亦無法對比未接種疫苗或接種安慰劑的對照組。

塞納芙等人於論文中僅使用具有多項限制的VAERS數據,未有跟其他對照實驗或大型觀察研究的數據對比,其「證據」不足以支持論文提出的假說。

荷蘭論文預印本並未指人類免疫系統面臨「故障」危機

《科技新報》提及的「荷蘭科學家所做的研究」為網站medRxiv上的論文預印本,作者主要來自荷蘭的拉德伯德大學醫學中心(Radboud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預印本於2021年5月上載。[67]另一論文預印本存庫網站SSRN上的資料顯示,這篇論文已投稿至期刊《Cell Host & Microbe》並完成審核,根據期刊的資料,這代表論文通過審核抑或被拒絕刊登,論文目前未正式發表。[68,69]

翻查這篇論文預印本的結論,作者表示復必泰疫苗(BNT162b2)同時影響適應性及先天免疫反應,可能有助於感染COVID-19時出現較平衡的發炎反應,或者減弱對SARS-CoV-2病毒的先天免疫反應。結論亦強調疫苗「明顯對預防COVID-19有保護作用」,但未知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此外,作者亦承認研究有多項限制,包括參與者人數少(僅得16人)而且均為健康、青年至中年的西方醫護人員,需要進一步研究不同風險因素、生活模式的影響。[70]

上文提到的中文媒體宣稱研究結果「代表注射 COVID-19 疫苗的人的先天免疫功能發生改變」[71]甚至「代表著人們的免疫系統可能面臨『故障』的危機」[72],然而這目前為一項未正式發表的小型研究,作者亦沒有如此宣稱。

結論

《科技新報》、《頭條日報》、《東方日報》及《周刊王CTWANT》等媒體引用塞納芙等人於《食品和化學毒理學》刊登的論文及一份來自荷蘭、尚未正式發表的論文預印本,宣稱研究發現mRNA疫苗破壞干擾素訊號傳遞,從而破壞先天免疫系統。

然而塞納芙等人的論文中多次錯誤引用其他研究,分析VAERS數據作推論時未有處理數據多項限制,四名作者中更有兩人曾散播關於疫苗的失實訊息,僅塞納芙一人來自MIT的電腦科學及人工智能實驗室。媒體引用此論文指mRNA疫苗「引發先天免疫系統失靈」,並把論文的假說當成發現,屬錯誤內容。

此外,上述中文媒體亦錯誤詮釋該項來自荷蘭小型研究,除忽略研究限制及論文未正式發表外,其說法亦與論文中的結論不同,有關報導屬錯誤內容

訂閱Patreon支持Factcheck Lab運作

更新

[a] 有報導指此研究為4月發表,根據期刊網站資料,此論文於2022年4月15日在網上公開(Available online 15 April 2022),於2022年6月第164期發表。(更新時間︰2022-09-22 16:45)

資料來源

  1. mRNA疫苗再惹議 美研究示警:恐引發先天免疫系統失靈(頭條日報)
  2. 美麻省理工研究指 mRNA新冠疫苗或破壞天然免疫力(on.cc東網)
  3. Facebook專頁「on.cc 東網/東方日報 」帖文
  4. mRNA疫苗再惹議 美研究示警:恐引發先天免疫系統失靈(Oh! 爸媽)
  5. Facebook專頁「廿四孝父母 - 24parent.com」帖文
  6. Instagram帳戶「健康查證 Health Hacker」(@healthhackerhk)圖片
  7. mRNA 疫苗爭議浮現,MIT:自然免疫系統失靈(科技新報)
  8. 揭秘「mRNA疫苗」施打危機! 研究示警:人類免疫系統恐故障(Yahoo奇摩新聞/周刊王CTWANT)
  9. Facebook專頁「Technews 科技新報 」帖文
  10. 揭秘「mRNA疫苗」施打危機! 研究示警:人類免疫系統恐故障(CTWANT)
  11. Facebook專頁「Yahoo!奇摩新聞 」帖文
  12. 參考[10]及[1]。除第一段差異較大外,其餘各段幾乎沒有分別︰第二段中「2者」改為「兩者」、刪去「缺一不可」並把最後一句中「守門員」改為「防衛」;第三段加入「I 型、II 型和 III 型」一句並把「I型干擾素」一詞加上引號;第四段最後一句刪去「已往」兩字,最後一段完全相同。
  13. Facebook專頁「防疫大聖」帖文
  14. Facebook專頁「雪行者2」帖文
  15. Facebook專頁「敗傲籮即高 嘥仁時 (Bio Sciences)」帖文
  16. Facebook專頁「港僑互助」帖文
  17. Facebook用戶「DK LM」於群組「被迫打針關注組」帖文
  18. Facebook用戶「家豪」於群組「疫苗傷亡事件新聞匯報」帖文
  19. F. Konstantin Föhse, Büsranur Geckin, et al. The BNT162b2 mRNA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reprograms both adaptive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medRxiv 2021.05.03.21256520;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5.03.21256520
  20. Seneff S, Nigh G, Kyriakopoulos AM, McCullough PA. Innate immune suppression by SARS-CoV-2 mRNA vaccinations: The role of G-quadruplexes, exosomes, and MicroRNAs. Food Chem Toxicol. 2022;164:113008. doi:10.1016/j.fct.2022.113008
  21. 見[1]、[2]、[4]、[6]、[7]、[8]及[10]。
  22. 見[20]。
  23. Stephanie Seneff (MIT CSAIL)
  24. 文章見,於2012年發佈,其宣稱MMR混合疫苗與自閉症有關的錯誤訊息源自1998年於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在2010年因造假而被撤回,詳情可參考《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相關報導,另外相關的大型研究系統性文獻回顧均顯示兩者無關。
  25. Immersion Health
  26. Greg (Immersion Health)
  27. 在PubMed搜尋「Greg Nigh」
  28. 在PubMed搜尋「Nasco AD 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29. Anthony kyriakopoulos (LinkedIn)
  30. US cardiologist makes misleading claims about Malaysia's Covid-19 vaccine drive (AFP Fact Check)
  31. US cardiologist makes false claims about Covid-19 vaccination (AFP Fact Check)
  32. Vaccines Remain Largely Effective Against Delta Variant, Counter to Claims From Fox News Guest (FactCheck.org)
  33. Joe Rogan interview with Peter McCullough contains multiple false and unsubstantiated claims about the COVID-19 pandemic and vaccines (Health Feedback)
  34. Vaccines are a safer alternative for acquiring immunity compared to natural infection and COVID-19 survivors benefit from getting vaccinated, contrary to claims by Peter McCullough (Health Feedback)
  35. Baylor health sues COVID-19 vaccine skeptic and demands Dallas doctor stop using its name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36. Lawsuit: Former Baylor Scott & White doctor used Baylor title while spreading COVID-19 misinformation (WFAA)
  37. 見[20]摘要(Abstract)部分,亦可見導論(Introduction)部分,相關段落為”All of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the anti-COVID-19 vaccines actively suppress type I IFN signaling, as we will discuss below. In this paper we will be focusing extensively, though not exclusively, on vaccination-induced type I IFN suppression and the myriad downstream effects this has on the related signaling cascade.”。
  38. Weber F. Innate Immunity: Introduction. Encyclopedia of Virology. 2008;111-117. doi:10.1016/B978-012374410-4.00655-5
  39. COVID-19 vaccines don’t weaken the immune system; Lancet study misrepresented in Virology Journal comment (Health Feedback),見文末「Scientists’ Feedback」部分首個回應。
  40. COVID-19 Vaccination Increases Immunity, Contrary to Immune Suppression Claims (FactCheck.org),見「Unreliable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Paper」部分。
  41. 見[20]導論(Introduction)部分,相關句子為”A preprint has revealed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une response to an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as compared with the immune response to an mRNA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Ivanova et al., 2021).”。
  42. Ivanova EN, Devlin JC, Buus TB, et al. SARS-CoV-2 mRNA vaccine elicits a potent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in the absence of IFN-mediated inflammation observed in COVID-19. Preprint. medRxiv. 2021;2021.04.20.21255677. Published 2021 Aug 23. doi:10.1101/2021.04.20.21255677
  43. 見[40]。
  44. 見[20]第二部分,相關句子為”Vaccination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to suppress both IRF7 and STAT2 (Liu et al., 2021).”
  45. 見[38]。
  46. Liu J, Wang J, Xu J, et al.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consistent pathophysiological alterations after vaccination with COVID-19 vaccines. Cell Discov. 2021;7(1):99. Published 2021 Oct 26. doi:10.1038/s41421-021-00329-3
  47. 見[20],網站註明”Received 9 February 2022, Revised 3 April 2022, Accepted 8 April 2022, Available online 15 April 2022, Version of Record 19 April 2022.”。
  48. Jiang H, Mei YF. SARS-CoV-2 Spike Impairs DNA Damage Repair and Inhibits V(D)J Recombination In Vitro [retracted in: Viruses. 2022 May 10;14(5):]. Viruses. 2021;13(10):2056. Published 2021 Oct 13. doi:10.3390/v13102056
  49. Freed EO, Schildgen O. Expression of Concern: Jiang, H.; Mei, Y.-F. SARS-CoV-2 Spike Impairs DNA Damage Repair and Inhibits V(D)J Recombination In Vitro. Viruses 2021, 13, 2056. Viruses. 2022; 14(1):12. https://doi.org/10.3390/v14010012
  50. 參考[47]至[49]。
  51. Jiang H, Mei YF. Retraction: Jiang, H.; Mei, Y.-F. SARS-CoV-2 Spike Impairs DNA Damage Repair and Inhibits V(D)J Recombination In Vitro. Viruses 2021, 13, 2056 [retraction of: Viruses. 2021 Oct 13;13(10):]. Viruses. 2022;14(5):1011. Published 2022 May 10. doi:10.3390/v14051011
  52. 見[20]導論(Introduction)部分,相關段落為“A study comparing vaccination rates with COVID-19 infection rates across 68 countries and 2947 coun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early September 2021, found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suggesting that these vaccines do not protect from spread of the disease (Subramanian and Kumar, 2947).”。
  53. Subramanian SV, Kumar A. Increases in COVID-19 are unrelated to levels of vaccination across 68 countries and 2947 coun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Eur J Epidemiol. 2021;36(12):1237-1240. doi:10.1007/s10654-021-00808-7
  54. Gianicolo E, Wollschläger D, Blettner M. Re: Subramanian and Kumar. Vaccination rates and COVID-19 cases. Eur J Epidemiol. 2021;36(12):1241-1242. doi:10.1007/s10654-021-00816-7
  55. Mulot M, Segalas C, Leyrat C, Besançon L. Re: Subramanian and Kumar. Vaccination rates and COVID-19 cases. Eur J Epidemiol. 2021;36(12):1243-1244. doi:10.1007/s10654-021-00817-6
  56. Coleman T, Sarian A, Grad S. Re: Subramanian and Kumar. Vaccination rates and COVID-19 cases. Eur J Epidemiol. 2021;36(12):1245-1246. doi:10.1007/s10654-021-00821-w
  57. 該篇《歐洲流行病學雜誌》的論文在「詮釋」部分宣稱CDC匯報的數據顯示完全接種疫苗者當中,住院及死亡比率分別由0.01%升至9%及0%升至15.1%,但數字來自此PDF檔案第4頁,實際上是「住院及死亡個案中接種疫苗者的比率增加」,然而圖表註明這趨勢反映接種率增加。
  58. Harvard study found that vaccinations alone aren’t enough to fight COVID-19 (PolitiFact)
  59. 見[20]導論(Introduction)部分,有關句子為 “Regarding symptom severity, even this aspect is beginning to be in doubt, as demonstrated by an outbreak in an Israeli hospital that led to the death of five fully vaccinated hospital patients (Shitrit et al., 2021). Similarly, Brosh-Nissimov et al. (2021) reported that 34/152 (22%) of fully vaccinated patients among 17 Israeli hospitals died of COVID-19.”。
  60. Shitrit P, Zuckerman NS, Mor O, Gottesman BS, Chowers M. Nosocomial outbreak caused by the SARS-CoV-2 Delta variant in a highly vaccinated population, Israel, July 2021. Euro Surveill. 2021;26(39):2100822. doi:10.2807/1560-7917.ES.2021.26.39.2100822
  61. Brosh-Nissimov T, Orenbuch-Harroch E, Chowers M, et al. BNT162b2 vaccine breakthrough: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52 fully vaccinated hospitalized COVID-19 patients in Israel.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1;27(11):1652-1657. doi:10.1016/j.cmi.2021.06.036
  62. 見[20]摘要(Abstract)部分,該句為”We show evidence from the VAERS database supporting our hypothesis.”。
  63. About VAERS (VAERS)
  64. VAERS Data (VAERS)
  65. Guide to Interpreting VAERS Data (VAERS)
  66. 見[20]第15部分。
  67. 見[19]。
  68. F. Konstantin Föhse, Büsranur Geckin, et al. The BNT162b2 mRNA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Reprograms Both Adaptive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3839624 or http://dx.doi.org/10.2139/ssrn.3839624
  69. 出版社Cell Press的常見問題提到完成審核會顯示狀態為「Review Completed」,這篇網誌提到被拒絕出版的論文同樣顯示為「Review Completed」,而且論文被拒絕後於其他期刊刊登並不罕見。
  70. 見[19]或[68],論文最後兩段,由”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ese results is subject to certain limitations.”開始至”Our findings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conducting larger cohort-studies with populations with diverse backgrounds, while further studies should examine the poten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NT162b2 and other vaccines.”。
  71. 見[7]。
  72. 見[1]、[4]、[8]及[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