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Factcheck Lab正式成為Meta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的首個香港本地合作機構。過去我們主要透過社交平台發佈查核結果,相關報告未必能夠送到曾接觸誤導或失實資訊的用家眼前。Meta機制可改善過往單向發佈事實查核報告的局限,通知曾於其平台分享失實訊息的用家,並加上標記,讓不同讀者也能接觸到較全面的資訊。
我們發現不少社交平台用戶對機制仍感陌生,希望可透過今次手記,介紹機制具體如何運作、回應大家的疑惑,以及分享幾個月以來有什麼觀察。
Q1:什麼是Meta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
Meta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於2016年12月推出,現時在全球跟超過90個事實查核機構合作,為逾60種語言的內容查證,合作機構必須獲得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的認證。
參與機制後,若Factcheck Lab發現Facebook或Instagram上出現失實或容易引起誤解的公開帖文(形式不限,包括文字、照片及影片等),可為有關內容的準確性給予評級(rating),而系統會按不同等級作出相應措施,包括:
- 通知發文者及曾分享該帖文的用戶(notification);
- 在帖文加上標籤讓用戶可閱讀相關查核報告;
- 若涉及錯誤資訊,將降低相關帖文觸及率。
Q2:哪一方決定需要查證的內容?
根據條款,查核機構按照IFCN守則獨立運作,整個查核過程——由選材、查核到為資訊評級——不受Meta干涉。Meta會提供用戶意見及內容流傳程度等數據,將可能失實的內容提供給事實查核機構,再由後者決定跟進及查核。
換言之,Factcheck Lab會檢閱Facebook或Instagram的公開帖文,自行決定是否作進一步查證及評級。歡迎讀者加入「事實合作社Discord」或者透過我們的社交平台提交可疑、未能判斷真假的訊息。
Q3:Meta機制設有什麼評級?
查證訊息後,查核機構會按結果給予不同評級:
- 不實(False):沒有事實根據的內容
- 經變造(Altered):主要指經編輯或合成的圖像、影音內容
- 部分不實(Partly False):有部分內容不符合事實
- 缺少背景資料(Missing Context):暗示不實陳述但未直接說明的內容
- 諷刺(Satire):主要針對未明確標籤為諷刺內容的資訊
- 真實(True):沒有不實或誤導
就各評級的詳細定義及例子,可參閱Meta〈查證機構所使用的評等選項〉。
Q4:不同的評級會有甚麼相應措施?
Meta無法更改評級,只會根據查核機構的決定就被查核的內容加上相關評級的標籤,亦會通知(Notification)曾經分享該內容的用戶,若用戶轉發已被評級的內容,系統亦會彈出相關標籤。這些標籤和通知均附上查核報告的連結,方便用戶了解背景資料。
針對被評為「不實」、「經變造」及「部分不實」的內容,Meta會降低該內容的曝光率,減少錯誤資訊流傳。若專頁、群組、帳戶和網站多次分享錯誤資訊,Meta會縮減其內容的流通範圍。屢犯者亦可能無法使用營利和廣告刊登功能,在特定時段內無法註冊為新聞專頁。
詳情可參閱〈Facebook根據查證機構評等作出的處置〉。
Q5:查核機構會否刪除相關帖文或帳戶?
查核機構不會移除或封鎖任何內容、帳戶或專頁,亦沒有相關權限。Meta列明會移除違反其《社群守則》(Community Standard)的內容,但決定與第三方事實查證計劃並無關係。
Q6:若帖文被評級了,可以如何處理?
當查核機構就公開帖文給予評級後,發文者(無論是用戶或專頁管理員)會收到通知,可以得知哪則內容被標籤、被評定了什麼等級、給予評級的機構及就該內容撰寫的查核報告。
若發文者希望修改或移除評級,請不要刪除帖文,於收到通知後7日內透過向相關查核機構提出申訴,申訴可以分為兩類:
- 修正(corrections):請先更正內容,再提出修改評級;
- 異議(disputes):請提供反對評級或評級不準確的原因。
更正的大原則是「讓讀者盡可能接觸到正確資訊」,應在原文交代曾經提及誤導或失實內容並已更正。具體如何更正可以參考Meta〈在Facebook提出修正或針對查證評等提出異議〉及Factcheck Lab就機制撰寫的〈申訴須知〉。
Meta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有超過90個事實查核機構合作,查證逾60種語言的內容。香港現時有兩間事實查核機構加入機制,國際通訊社法新社(AFP)及Factcheck Lab分別以英文及中文發佈查核報告。主要查證中文訊息的還有來自台灣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及Mygopen 麥擱騙。發文者收到評級通知後,可先了解就該內容給予評級的機構,再根據Meta提供的聯絡方式向相關機構提出申訴。
再次提醒,若帖文已被刪除,查核機構將無法修改或移除任何評級,但系統仍然會保留相關發佈失實資訊的紀錄。
Q7:若收到通知指曾分享的內容被評級了,應該如何處理?
通知功能是希望可以讓曾分享失實或誤導訊息的用戶能了解更全面及準確的資訊。用戶可以在原文更正,或另行分享查核報告。
Q8:標籤及通知包含了甚麼資訊?
Meta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設有兩大類的標籤及通知:
一、查核機構只會針對查證Facebook及Instagram的公開帖文,並給予評級。由查核機構獨立審核資訊後發出的標籤及通知,會註明「獨立查證機構審核過此資訊」(checked by fact-checkers)及相關評級。
二、當查核機構就某批公開帖文手動給予評級後,Meta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Facebook及Instagram上搜尋與其幾乎相同的內容(similar content),系統會在類似帖文(不管屬公開抑或私人帖文)自動加註標籤,並減少其流通率。這樣查核機構便毋須花時間搜尋及查核相似內容。
此類標籤會註明「獨立查證機構審核過類似資訊」(The same information was checked in another post by independent fact-checkers.)及相關評級。
有關人工智能技術,可參考以下Meta文章:Here's how we're using AI to help detect misinformation、Using AI to detect COVID-19 misinformation and exploitative content
Q9:「我發佈的內容不屬於公開帖文」、「我發佈的內容並非宣揚失實訊息」,為何仍然被加上標籤?
- 「我發佈的內容不屬於公開帖文」
查核機構只會查證及評核公開帖文,用戶的私人帖文被加上標籤有兩個可能性,一、你轉發一則原來屬公開帖文的內容,二、查核機構已查證類似內容,系統自動為你的帖文加註標籤。
- 「我發佈的內容並非宣揚失實訊息」
過往曾經有用戶向Factcheck Lab表示,其發佈的帖文屬澄清資訊,但被加註疑似失實的標籤。這可能由於帖文含有被查核的資訊(包括:類似的文字、圖片及影片),Meta的系統誤認為失實訊息。
因Meta系統會自動搜尋與曾被查證失實訊息相似的內容,並加註標籤,此類帖文並非由查核機構直接給予評級。若你的帖文被誤認為失實訊息,請透過以下途徑與我們聯絡。
Q10:查核機構能否處理其他就Meta產品的投訴?
有不少專頁和用戶透過電郵與我們聯絡希望可以處理專頁營運或帳戶遭封鎖等問題,但Factcheck Lab只能處理第三方事實查證機制下就評級的申訴,並沒有其他處理其他投訴、解鎖專頁或帳戶等的權力。
若大家針對機制仍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查詢。
- 本「查核手記」乃「文化及媒體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及「媒體素養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合作項目。
- 本文採用共享創意的「姓名標示-禁止改作」(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Derivatives)授權條款,轉載時須註明「本文出自事實查核實驗室(Factchcek Lab)」,並附上原文網址。
(原載於 Factcheck Lab Patreon。)